首页
资讯
快乐成长
青少年保健
特殊儿童
专家指导
健康讲堂
青少年心理专题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身心健康 > 资讯 > 正文

关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方式方式方法问题的专题调查

我们组织人员就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问题展开专题调查。分别召开了中小学、青教办负责人,青教专干,社区干部,学生家长座谈会,调查了一些学校、社区,专访了学生家长近百人,并在12所中小学印发回收调查问卷1159份,最后汇总剖析800份问卷,形成了由问题、原因与对策三部分组成的专题调查报告。

一、存在的问题

调查情况表明,我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不少,表现了复杂多样的特点。

1、拔苗助长式。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一些家长超过了孩子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送孩子进过音乐、演奏、美术、体育等特长、超长班,进奥数拔高班、学龄前外语班,或找人专门辅导的家长,据统计不少于50%。

2、不断施压式。育人有规律,学习讲方法。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竞争愈演愈烈。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越来越强的情况下,给孩子设定过提高学习成绩追赶目标的家长占68%以上。同班、同年级、同校当中,某某一位学习优秀的同学往往被家长们作为自己孩子的追赶标杆。想通过施加压力,达到让孩子有大出息成大气候的目的。调查统计表明,家长们希望自己孩子能成名成家的占43.7%,希望孩子将来能当官的占25.8%,两者合计占69.5%,而让孩子做普通劳动者的家长只占30.5%。

3、严加看管式。在调查中发现,把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的家长占80%以上。因此,家长很少让孩子到户外活动,包括体育锻炼,更不让单独外出。到晚上不外出、不看电视,而坚持看管孩子学习的家长占58.7%。因为家长与学校约束严格,孩子们经常感觉孤单的占50%,经常感觉抑郁的占10%,经常感到空虚的占20%,经常感到无助的占29%。

4、包办代替式。为了保证孩子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许多家长并不给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热爱劳动和讲卫生习惯的机会,往往包办代替到底。调查情况表明,孩子在家里什么家务活都不干和只干一点的占77.5%,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家务的只占22.5%。

5、娇惯溺爱式。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已达30年,我市独生子女家庭占80%以上,双独生子女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全家两位家长加上四位老人12只眼睛盯着一根独苗的情况非常普遍,娇惯溺爱也就在所难免。调查情况表明,有17.4%的妈妈从来没严厉管教子女,有60%以上隔辈老人对孙辈过于溺爱,只要孙辈人答应好好学习,就随处可见无节制的满足,无边际的许诺,无原则的让步,乃至目无法纪违背良知与道德的护短,甚至教唆孩子如何立棍儿,如何只占便宜不吃亏。

6、甩手依靠式。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教育子女主要依靠他人,自己并不付出。一方面,依靠学校教育。调查表明,有39.1%的家长认为,孩子生活靠家庭,孩子教育靠学校;而在由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上,有41.4%的家长认为应由学校培养,有97.3%的学生家长对目前的学校教育表示满意。另方面,依靠老人教育照顾孩子的家庭在总体上占20%左右。

7、训斥责怪式。孩子的天性是贪玩好动,不努力学习的情况会经常发生。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能够帮助孩子查找原因的家长占79.1%,主要依靠责怪批评的家长占15.6%。当孩子犯了错误,不采取教育、疏导、启发方式,而是打骂训斥方式的家长占7.6%。有15.4%的家长承认自己不会与孩子沟通。有47.6%的家长承认自己不懂教育方法,只会无休止的唠叨,无分寸的褒贬。孩子的心里话能告诉父母的占24%,有时能告诉或能告诉一部分的占47.1%,如果父母盯问就能说一些的占12.9%,一点也不告诉父母的占16%。

8、互不支持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问题是很正常的,问题在于做父母的要能够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孩子出现了问题以后,有19.4%的家庭夫妻相互责怪埋怨,有17.4%的家庭夫妻互相矛盾互相拆台,一方批评指教,另一方则袒护放纵。这些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必然产生事与愿违、南辕北辙的结果。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方式方法问题,与家长素质、家庭教育目的、家庭生活总体状况有直接关系,同时,受现行教育制度及社会生活大环境的影响与制约。

1、家庭的原因。

一是家长重教不会教。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当中最重视的事情是教育孩子。调查数据表明,家长育子最大的烦恼,认为自己不懂教育方法的占42.3%,埋怨孩子不理解家长苦心的占42.3%。二是重开发不会开发。调查发现,76%的孩子不愿意、不情愿、不能全部向家长讲心里话,有50%以上的家长有违背孩子意愿,强迫安排孩子学习生活的行为,伤害孩子人格自尊,从而导致20—30%的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三是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有50%的家长只教育孩子为升好大学找好工作而个人奋斗,不注意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养成良好习惯。据调查,家长懂得并能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的只占5%。四是重言传轻身教。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而又不身体力行的家长并不少见。调查发现,业余休息时间不陪孩子学习,不能加以指导,只顾看电视消遣的家长占33.8%,而放任自流只顾打麻将的家长占7.5%。此外,还有社会上离异家庭缺残家庭增加,不少孩子得不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与影响;许多家长素质较低,不能胜任育子之责等问题。调查数据表明,家长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44.2%,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23.9%。那些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在应试教育为主导,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程内容偏深,一张试卷定命运,升学率至高无上的情况下,教育孩子就显得更软弱无力,束手无策。

2、教育制度的制约因素

(一)学校教育重智育而轻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状况还没得到改变。新民市东城街道关工委调查17名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与音乐、美术、社会、劳动这些学生们喜欢的课,基本上不开课,体育课也是让学生自己随意玩玩。这也影响到家庭教育重视智育忽视其他教育。(二)应试教育的体制没改变。笔者调查了10所中小学校,每一所公办中小学都将毕业生升入上一级学校的情况在校门口最醒目之处张大榜公布于众;而民办学校则更是将升学率之高作为自己招揽生源的杀手锏,甚至幼儿园也将本园学前班孩子升入育才学校小学一年级的状元张榜公布。(三)学校课堂上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反映说,我们天天补课,没完没了的背题,何时有头呢。(四)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大东区关工委的一次调查中,学生强烈建议学校团组织和学生会多开展一些活动,强烈呼吁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强烈反对占用副科课时为主考科补课。

3、社会生活大环境的制约因素。

其一,受现时生活中非名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女孩子就更难,低学历无学历就业难上加难的实际情况影响。学校抓升学率是因为经常受到来自社会与学生家长的双重压力。其二,受现时生活中追名逐利贪求大富大贵思想的影响。其三,受不尊重劳动、不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从深层次上看,还受到科举取士的封建教育制度与人才观,因循守旧、循规蹈矩,不鼓励创新的传统观念以及西方社会自我价值观的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解决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上的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解决未成年家长与祖辈人的重教不会教、素质提升的问题,还必须从教育制度改革、社会观念更新、进一步改善未成年人成长大环境的大角度大视觉入手。

1、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第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其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第二,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抵制各种错误与腐朽思想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建设和谐文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增强法律观念和公德意识。第三,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他们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第四,整顿文化市场,净化荧屏银幕,避免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

2、切实搞好教育制度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从根本上实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重大转折。第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坚定地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目标。第二,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方式、考试与招生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重点抓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改变重知识积累轻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重智育智力轻思想道德修养的科举式考录办法。改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学校整体工作主要看智育考分看升学率的局面。第三,坚决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搞好教材改革,降低一些学科的知识难度,把教学重点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第四,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定向式委培式职业教育,缓解就业压力。

3、改变社会上用人只重学历而轻能力的现状。学历不等-1=It力,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能力,缺乏务实精神的人,是干不好任何事业的。这一点在近几年的企事业单位招录新人后的实践当中已得到充分证明。

4、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目前,我市的家长学校呈萎缩状态,大多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亟待巩固,提高发展。从家长的素质上看也需要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

5、在教育法上补充家庭教育的内容。我国的教育法的内容没能全涵盖家庭教育的内容,这显然是一个欠缺,应尽快补充或单立家教法。


分享到:
  2013-11-16  3495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