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快乐成长
青少年保健
特殊儿童
专家指导
健康讲堂
青少年心理专题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身心健康 > 青少年保健 > 正文

调查:中小学生锻炼时间哪去了

城市中小学生生存状态调查(四):学生锻炼的时间哪去了

“每周升旗仪式,我们都要求校医务必到场。”一位城市小学校长告诉记者,每次短短20分钟的升旗仪式上,经常有学生突然晕倒,学校不得已只好让校医严阵以待。

令人忧虑的是,学生“经不起站”已成为城市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走低。近年来,城市中小学生肥胖率不断上升,体能不足的问题日趋明显,不少学校甚至组织不起来像样的篮球、足球比赛。

保卫学生体质,学校和家庭无疑是主阵地。当前,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如何?确保孩子每天锻炼一小时能否落实?学校和家庭在维护孩子体质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调查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的中小学。

体质与安全:学校选择的两难

调查表明,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青少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体机能的退化,体质健康水平也随之下降。

王扬是上海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平时酷爱零食,不爱运动,刚满11岁体重就超过了50公斤,父母为此很犯愁。这学期学校开设了游泳课,没想到,王扬没上几次课就摔倒在游泳池边,造成脚部胫骨和脚面骨骨折。

“儿子本来学习就不大好,这一来住院休养至少要3个月,肯定会落下很多功课。实在不行只好下学年‘蹲班’了。”看着宝贝儿子的可怜样,家长既心疼又无奈。

在这起意外事故上,学校与家长虽然达成了谅解,但校长谈起这件事显然有点委屈:“游泳池里外都贴着防滑瓷砖,体育老师每节课都会强调安全事项,这样的事情还是防不胜防。我们后来发现,这个孩子摔得并不重,伤得却很厉害,我们怀疑这和体质较差有关。”

这种怀疑并非空穴来风。上海市公布的2010年中小学生安全事故报告显示,由运动及玩耍打闹致伤的学生中,骨折比例高达56%。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记者看到,不少青少年学生打着绷带、裹着纱布在接受治疗。据积水潭医院骨科主任介绍,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很多青少年学生伤病员,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玩耍中动作过大或摔倒等导致了骨折。

为何青少年中的“骨脆脆”越来越多?北京体育大学校医院院长张钢林分析认为,现在青少年动不动就骨折或受伤,原因有很多,如喝了过多的碳酸饮料导致骨质疏松,进而易发生骨折;由于运动不足,体质下降,骨头的韧性和坚固性大大下降,也容易导致骨折。

“青少年要预防骨折的发生,首先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肌肉的强度与韧性,增强骨头的坚硬度,同时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张钢林建议。

为了探讨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深层次原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曾联合进行“中国中小学体育基本情况调查”和“中国学生健康相关行为与生活质量调查”,涉及全国15个省、市、区。调查表明,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青少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体机能的退化,体质健康水平也随之下降。

最近,广州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万双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体重从一年前的45公斤增加到现在的60多公斤,视力也从近视300度猛增到500度。

“他一到休息日就要去吃‘洋快餐’,不然连饭也不吃了。平时回到家里根本就不下楼,只要做完作业,就守在电视机和电脑前,我也拿他没办法。最近这段时间放假了,我们都想着怎么让他多运动。”小万的妈妈说。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方式已经不再流行。”专家指出,在网络时代,青少年更喜欢从网络获得信息和快乐,比较容易沉溺虚拟时空甚至发展到网络成瘾,网络的游戏、阅读、交友成为青少年主要的休闲方式,久坐不动的静态生活习惯逐渐形成。

上述调查还显示,中小学学生在课外和双休日,占用时间最多的是“做作业”、“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近20.2%的中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近一个小时;在双休日,有14.8%的中学生上网时间超过120分钟。

面对种种不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学校的体育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作为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校长们往往因噎废食,传统的春游、秋游等活动已让位于“安全第一”的警示,学生喜爱的户外运动平时也基本不开展。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担心出现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许多学校现在实行“刀枪入库”的策略,把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体育器械全部束之高阁,甚至出现山羊、跳箱等大件器械放了几年还没有拆封的现象。

“这些都是惹祸的东西,我们平时能不用就不用。现在校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弄不好上级和家长就对我们‘一票否决’。”一位小学校长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建议,对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一方面要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用法律武器来厘清家、校、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在平常的管理中做好、做到位,避免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而不是减少学生锻炼的时间。

考试与锻炼:每天一小时的博弈

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势必要削减其他课时,这是大多数学科教师不愿看到的事情。在家长们眼里,孩子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学校重视体育活动就是“不务正业”。

在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广州某高中学生马军的印象里,高三这一年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基本是空白,而高一、高二的体育锻炼也仅限于每周两节的体育课。马军说:“高中三年的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现在感觉身体明显不如初中时了,有时看到低年级学生在操场打球,忍不住也想去打,可老师盯我们盯得那么紧,又不敢去。校长一直都在说,高考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只有拼尽全力才会有好的回报。其实,我感觉适当活动一下反而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不知为什么,老师就是不让我们参加活动。国家不是说要让我们‘每天锻炼一小时’吗?”马军说。

不过,在马军的父母和老师看来,这种夜以继日的拼搏是值得的,因为马军这次高考上了一本分数线,人生从此不一样了。为此,父母还特意奖励他到北京旅游一趟。

“所谓负担,就看你怎么看,只有现在让学生的负担重点,才能让他们今后的负担轻点。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抓高考升学率,我觉得这很管用。”马军所在学校的副校长说,“我们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高中,高考升学率搞不上去,家长根本不会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来。”

高中学生要为高考牺牲体育锻炼时间,那么,初中生和小学生的情况如何?天津一位初二学生抱怨道:“课程表上每天下午都有40分钟的大课间,但一个学期上不到几次,老师经常让我们在教室上自习,有时候干脆上课。”

“保证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锻炼量,小学阶段很容易办到,对于中学来说却很难。因为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势必要削减其他课时,这是大多数学科教师不愿看到的事情。”天津某初中校长表示,除了确保体育课到位,学校只能“挤时间”安排其他体育活动,若挤不出来时间,只能向体育课要质量了。

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向记者透露,学校把每天一小时的活动安排列在课程计划上,但平时一直在“灵活运作”,比如,一旦遇到下雨或天气不好的时候,就把体育课改成了室内课,有时候干脆安排其他文化课。为了应付检查,学校采取“阴阳课表”的办法,即表面上把体育活动排在课表上了,实际上上的是另外的课。

每次听到上初中的女儿抱怨累,既是家长又是教师的林红感到格外矛盾:“孩子自升入初中以来,体质越来越差。作为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成绩优秀,可谁也不愿以孩子的身体为代价来换取。看着孩子每天早上6点起床,吃完饭又匆匆忙忙上学,晚上8点多钟下夜自习,回到家还要做两个小时的作业,到睡觉时已经11点了,我们怎能不心疼孩子呢?可是作为教师,我也能体会到学校的难处,为了学生的将来,为了学生的安全,只能牺牲活动锻炼时间。”

相比之下,上海市育才初中九年级学生罗奕亭则要幸运一点。虽然毕业班学习生活很紧张,但她每天都会挤出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因为上海市教委规定,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占30分,其中七、八、九年级3个学年各要测试5分内容,毕业考试时测试15分内容。罗奕亭练习的这些项目都属于体育中考内容,因而学校总是想方设法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

在4月中旬的体育中考中,罗奕婷拿了满分。这段时间虽然不用为考试而锻炼了,但她和同学们现在依然每天都去操场,因为初中三年大家都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据了解,育才初中一直坚持“三课两操两锻炼”,即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每天坚持早操和眼保操并安排两个时段的活动,保证所有学生每天都有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全国多数省市都在尝试进行体育中考改革,希望通过过程性评价和考试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但在落实的过程中,除了学校自身的困难,来自家长的阻力也不容小觑。

“你们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把我家孩子累得不行,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能不能别这样搞了?”北京市某区教委主任曾经接到一位家长的质疑电话。像这位家长一样,不少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还很不够。在他们眼里,孩子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学校重视体育活动就是“不务正业”。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优质品牌学校和薄弱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情况最好,前者因为办学规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后者则希望通过开展体育和艺术教育,达到创建特色校的目的。而那些既不冒尖、也不落后的一般学校,由于升学压力相对较大,往往倾向牺牲学生锻炼时间。

辅导班与运动:周末时间的争夺

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焦灼心态和各类辅导班的强势挤压下,中小学生在双休日和假期难有充分的休闲锻炼时间。即使有时间,还要面对活动场地难觅的困扰。

暑期到了,记者在天津某连锁教育培训公司发现,该公司将数学辅导班分为“提高班”和“尖子班”两种,虽然名称跟“奥数”没有关系,但两种辅导班讲的都是“奥数”的内容。工作人员介绍说,一到假期,辅导班格外火爆,现在报名人数已满,不得已又增开了几个班。

在课外辅导市场火爆的背后,学生双休日和假期的体育锻炼时间严重缩水。乐多是天津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他有一个双休日“课程表”:周六,上午9点至11点英语辅导班;下午2点至5点是美术辅导班;周日,上午9点至11点是作文班;下午2点至5点是数学辅导班。

中国儿童中心日前发布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称,离开学校后,儿童体育活动时间并不多。在接受调查的5个城市近5000多名学生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作业太多,还有1/4的学生因为要上培训班、父母不支持、没有适合的场地等原因,很少进行户外活动。

“学校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当然义不容辞,但我们也十分期待家庭、社区各尽其责。”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校长范晓路认为,放学后和节假日中很多学生的体育锻炼处于空白状态。“学生回到家里不是玩电脑游戏,就是看电视,很少有参加体育活动的,一方面是家长不够重视,没有积极为孩子创造户外活动机会;另一方面是社区里缺乏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也没有合适的玩伴。”

记者调查发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焦灼心态和各类辅导班的强势挤压下,中小学生在双休日和假期难有充分的休闲锻炼时间。即使有时间,还要面对活动场地难觅的困扰。

“社区里活动场地很小,多数时候还被大爷大妈们占据着,想打会儿乒乓球都抢不到位子。”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六年级学生小敏郁闷地说,在她家附近有一所环境很好的学校,里边有塑胶场地和综合体育馆,可就是不对外开放。有一次双休日,小敏拿着学生证想进去跑跑步,却被传达室保安拒绝了:“我们学校场地不对外开放,就是学生也不行。”

离小敏家4公里远有一个体育活动中心,有乒乓球室、各类球场、健身房和游泳池,条件虽然很好,但价钱比较贵,“一场羽毛球打下来,怎么也得80元。可就是这样,生意依然很火爆,到了晚上和双休日,场地都订不上,更别说给我们学生优惠了。”小敏说。

小敏妈妈陈女士说:“当年买房的时候,就是看中了附近大学的奥运场馆,守着奥运场馆多好呀,周六日可以让孩子陪我一起运动。我以为高校奥运场馆在奥运会后都会向社会免费开放呢,结果一问才知道,不是免费的,价钱也就比社会上的便宜那么一点点。大学里的奥运场馆都是国家投入的,为啥不能免费为我们老百姓服务?”

记者在多个城市社区走访时看发现,社区的体育用地十分有限,很少有适合青少年学生活动的场所,即便有也因为收费等原因令学生们望而却步。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开放校园场地设施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和社会服务,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由于安全和经费等问题的困扰,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并不令人满意。

“保卫学生体质,每天锻炼一小时不能理解为只是学校的事情”,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学校体育教研室主任王华倬说,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保障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提供完善的场地、设施,让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能够真正“落地”;社会各界要尽量为青少年学生提供良好的阳光体育运动环境,拓展社区资源,推动社会体育场地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家长要转变思想观念,肩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观点:每天锻炼一小时有那么难吗

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政策,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测算的。研究表明,对于青少年而言,每天一次或者两次、每次运动时间30分钟左右、运动时每分钟心跳保持在120次—140次之间,对于促进身心健康有明确的益处。

然而,现实中,还有许多学校不能严格执行“每天一小时”的规定。

有的学校,以场地条件不足为由,执行中打折扣。的确,有的学校,特别是城区学校,场地小、学生多,硬件条件不足,有些学校的场地甚至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做广播操的要求。这是事实,但这不能成为不实施每天一小时锻炼的理由,场地小应该有场地小的做法。北京市五中分校,充分挖掘场地资源,探索出“梅花桩错位站队法”、学生分年级轮流活动、利用社会资源集体上体育课等办法,解决了学生锻炼场地不足的问题。福州市鼓楼区钱塘小学利用“校安工程”建设,在屋顶、地面“架空层”设置运动场地,以“上天入地”的办法使生均运动场地面积由不足3平方米增加到生均5.9平方米。这些做法值得学习。

有的学校,以安全责任过重为由,不愿意执行。体育运动本身就有风险,组织全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安全责任更大。对此,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学生体育锻炼的问题。从落实教育方针来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学校的基本职责,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不能没有体育。因此,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尽本职,承担保护学生的安全责任,也不是学校、教师责任之外的工作。从科学研究的结果来看,调查显示,越是不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越是对学生进行过度保护,学生的体能就越差,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能力就越差,长此以往,反而会造成更多的安全问题和伤害。因此,从青少年长远的健康成长的角度看,每天锻炼一小时,对学校、对学生都有益。

有的学校,实施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遭到家长反对,学校不敢坚持。对此,要作认真分析,搞清楚家长反对的理由。如果家长认为,每天锻炼一小时会影响学业,这就要求学校、老师针对孩子的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家长的思想工作,用科学的知识告诉家长,每天锻炼一小时不会影响学生学业的道理。这方面工作做到了,相信家长会理解。如果家长认为体育活动组织不合理,运动负荷过大,时间安排不当,等等,这就要从本地、本校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适当安排锻炼的时间。中国幅员辽阔,地区、气候差异大,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肯定不能统一时间、同一模式。南方地区气温高,大课间活动就要适当提前;北方省区,紫外线过强,要避开阳光直射的时间。事实上,许多学校创新了许多办法,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锻炼。福州有的学校,下午放学后,开放学校,让家长带领孩子在校共同锻炼半小时。北京市育才小学下午放学后,要求孩子离校前,在操场上背着书包冬天慢跑、夏天快走30分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不仅仅是简单的学生锻炼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问题。如果家长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不发生“过劳死”、“中年夭亡”和未老先衰的情况,就让孩子锻炼吧!如果要想大大降低国家人力资源的培养成本,为国家大幅度减少医疗开支,维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让学生锻炼吧!

分享到: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4-05-11  7069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