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的孩子,拿个手机都会用手指在屏幕上划啊划。”ipad、iphone、PSP、电子书等等,这些高科技的新鲜玩意不再单单是成人们追逐的潮流,很多小孩子也人手一部,且无师自通。除了传统的电视,点读机、学习机、学生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都开始扮演起孩子们的学习工具及玩具的角色。钻石婚恋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安心认为,这些电子产品让孩子们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少,伙伴交流越来越少,甚至连亲子交流也被替代,肯定会影响孩子的自控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认知。
孩子迷恋电子产品成风
上个周末,金女士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大家提前说好都把孩子带去,给小伙伴们创造一个交往的机会。可是,聚会期间,无论是十几岁的大孩子,还是三四岁的小朋友,无一例外地在餐桌旁安安静静地坐着,手里都拿着平板电脑或手机,自顾自地玩着“切西瓜”、“植物大战僵尸”、“赛车游戏”。家长主动帮儿子“外交”,可孩子们都不大“领情”。金女士的儿子想找个小伙伴玩,可大家都低着头玩游戏,无奈之下,儿子只能拿起她的手机玩。
李先生和陈女士是一对潮爸潮妈,什么时尚的玩意他们总是第一时间把玩在手,iphone不离手,车上、家中还有ipad、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时间久了,连他们5岁的儿子也对电子产品无师自通,玩乐水平不在爸妈之下,且极其乖巧,不再吵着让爸爸陪他出去玩,不再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做游戏。这些变化,却让李先生和陈女士担忧起来,因为儿子不和人说话,总是一个人玩游戏。
暑假过去了一大半,10岁的佳佳 (化名)才不情愿地开始赶作业,可面对一大堆作业,佳佳一连几天都是看着作业却不愿意动笔。可是这两天,她的作业进度才突飞猛进。上周六,在家休息的妈妈无意中发现,轩轩正对着电脑照抄作文。浏览网页历史记录后,她发现女儿这几天的上网内容全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搜索暑假作业答案,二是关注她喜欢的某位韩国明星。
对于电子产品给孩子的影响,赵女士更是满腔怒火。去年,因为儿子期末考试成绩进步很大,过年时她满足了儿子买ipad的要求,没想到,过年以后儿子就跟ipad黏到了一起,就连吃饭、上厕所几乎都是ipad不离手。期末考试,儿子的成绩一下子滑落到班里的倒数。
7月,在我市一家电子商城内,到处都可以看到“暑假优惠”、“学生机”等与学生有关的宣传内容。很多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购买ipad。记者发现了一个现象。几乎每个孩子在家长去买单的当口,都面露喜色玩起了游戏。某品牌电脑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这个季节,卖得最火的就是平板、笔记本电脑。
电子产品对孩子有益有害
在这个科技无孔不入的时代,电子产品功能强大、新鲜刺激,孩子们是不是会变成一个“电子娃娃”?这些电子产品对孩子都有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钻石婚恋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安心。她说:“学龄前儿童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电子产品通常把图像、声音相结合,对小孩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调动了孩子的兴趣,能培养其感知能力,增强其眼、手、脑的协调反应能力。”
“尽管如此,过度接触电子产品对小孩来说依然是弊大于利的。”安心强调,电子产品固定的程序设置以及没有感情的物质特性,对低龄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以及思考能力都有很大影响,“过度接触电子产品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使其探索真实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减退。过度迷恋电子产品也会减弱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影响其智力发育和后续教育,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学龄前儿童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什么,而是培养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安心认为,诸如点读机此类电子产品,机械、重复的操作过程,让小孩思考时间少,对理解力的提高作用微乎其微。“用电子产品代替父母传统的手把手教育,不利于孩子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孩子过度接触电子产品的弊端,短时间内也许不显著,但长期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安心建议,学龄前儿童接触电子产品应适当,家长应帮助他们控制好时间、内容,每天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为宜,拒绝含有暴力因素的游戏,提倡益智类的小游戏。
另外,儿童亲笔写汉字有助于记忆,也可从中明白字义,而电子产品就蚕食了儿童学习的机会,破坏了书写、拼字技能。据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孩子语言模块的发育主要来自与人的交流。听别人说话和发出简单的声音,这些小细节刺激着孩子幼小的大脑中关于语言的部分不断发育,这也给孩子今后的语言能力打下了基础。虽然现在iphone等电子产品里有很多很吸引人的东西,同样也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脑,但是相应的语言模块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在与屏幕的交流中孩子得不到语言的学习,这也可能会让孩子今后与人的交流出现困难。
此外,过早使用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危害还表现在:长时间在电脑屏幕前,电磁辐射将影响孩子正在发育的脑细胞;长时间地注视电脑屏幕,对幼儿的视力发育十分不利;过早关注电脑、手机等易使他们对电子产品产生眷恋,与小伙伴的交往兴趣下降,不愿融入周围的环境,而缺乏与人沟通的体验,将影响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
限制+引导防“电子娃娃”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曾提出孩子在10岁以前应做的32件事情——在河边草地上打滚、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里挖洞穴、用手和脚作画、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在我们身边,现在有多少孩子经历过这些快乐?“家长们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玩乐和游戏的能力。”安心认为,孩子玩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比如在草地上打滚,是在培养生活的野趣;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是提高探险和挑战意识;养小动物、采草莓,是让孩子独立担当,学会生活;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是要激活科技意识,提高动手能力;丢沙包、跳皮筋、斗鸡、滚铁环,是让孩子学会竞争、合作,对体力、耐力、身体协调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儿童的时间不应该被学习、培训挤满,应该有大量的自由玩耍的时间。无论是独自玩,还是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对于儿童的认知、体能、人际交往和情感健康都十分重要。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试着用已知的知识去解释发现的疑问,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用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会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他们的身心也得以滋养,并能拥有一个充满趣味和韵味的金色童年。
目前不乏一些家长对iphone持肯定态度,他们会下载一些益智的小游戏到手机给孩子玩,甚至专门给孩子买一部手机。安心表示,这里所说的玩,绝不是说玩那些电子产品,那些益智游戏的早教功能也是需要在和家长或老师的交流中完成的。当孩子按照游戏的提示完成了一项任务,他对于这个游戏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无处表达,最后还是没有任何收获,学不到任何的东西。
现在让人担心的是,家长一方面希望通过iphone培养孩子的智商,另一方面又给孩子不好的暗示。比如时间上无节制,这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习惯造成很大的影响,当他长大后遇到一件喜欢做的事也容易沉迷其中,不懂得控制自己。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玩玩就腻了,这也是给孩子灌输了一种不好的习惯,就是什么事儿腻了不想干就可以放弃,这些坏的习惯给孩子日后的生活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