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快乐成长
青少年保健
特殊儿童
专家指导
健康讲堂
青少年心理专题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身心健康 > 青少年心理专题 > 正文

哲学VS心理学,我们如何继承孔孟之道?

“孝顺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真诚希望父母快乐,怎么样快乐?这需要双方沟通。第二层是社会要求,那就是我不得不孝顺。”

陈琳

传习数千年的“孔孟之道”,是否仍是解决当下中国人面临精神困惑的一剂良药?上周六,在一场名为“心灵之旅——心理学与哲学对话”的复旦心理大讲堂中,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冯平就如何继承孝道问题,展开了一场跨领域的对谈。

孙时进:西方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给了每位老人尊严,老人生活不至于看孩子的脸色。父母和子女保持平等和距离,他们的关系用亲情来形容更贴切。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用孝道把子女和父母绑在一起,看起来不合时宜。谈儒家的孝道,有没有更合适的方式?

傅佩荣:问题在于你如何理解儒家。孝顺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真诚希望父母快乐,怎么样快乐?这需要双方沟通。第二层是社会要求,那就是我不得不孝顺。真正孔孟思想,不是讲第二层次,而是要求孝顺是真诚的,由内而发的。最简单的,我看到父母没有饭吃,我难过。

说到西方的保障制度,我们看加缪的《局外人》,第一句话说:“今天妈妈死了,或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养老院寄来信说令堂病逝。”你可以到西方养老院访问一下,几乎每个老人都会说,我希望孩子常来看我。亲情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需求。儒学给出规范的时候,真诚是它的基础,它对人性不是束缚。儒家讲,顺从你内心真正的情感需求的规范才有意义,而不是倒过来,用违背人之常情的规范约束你。

孙时进:西方子女与父母过分分离有它的问题。傅老师觉得,把父母交给社会管的方法不现实。但分离对现代社会的人是个重要命题。有没有可能从研究伦理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社会的这种变化,重新树立新的亲子关系?

冯平:孙老师的问题非常实际。中国现在讲国学复兴,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实际上是想把儒家的文化重新确定为中国的意识形态,这是错的事情。中国社会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文化(38.480,0.00,0.00%)运动中,知识分子想破的是儒家大一统中国思想界的局面,提出个人主义、个人尊严。破了以后,新文化运动停止了。在改革开放以后,个人主义、人格的尊严这件事被重提。但是重提的时候,人们就发现其中有很大缺陷。从我们孩子这一代来说,他们独立性非常强。一些孩子会直截了当批评父母的一些做法,这的确也会对父母有所教益。但是另一面,在这个过程中,他忽略了自己对父母应有的体谅。未来社会,我们到底应该在传统的孝道和个人尊严之间确定一个什么样的平衡,整个社会的伦理体系还在探索中。

重振儒家核心地位,在当下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和现代社会是两种文明。中国的现代教育,应该是对人格的尊严独立的教育和培养。无论是老一辈,还是年轻一代,都应该为自己负责,改变道路不是对别人的要求,而是自己内在的一种要求。

傅佩荣:冯老师从历史的角度所说的,儒家的生命滋养和人的个体独立尊严,两者之间需要取得平衡的关系。总结非常好。我们今天提倡儒家,不是朱熹的儒家。600多年以来,所有中国人知道的儒家都是朱熹的儒家,不是孔子、孟子的儒家。仔细读《论语》、《孟子》,你就会发现,两位思想家对个人生命都非常重视,比如,孔子的话很直接,三军统帅可以被抓走,一个老百姓的主意不能拿走。我们念《论语》什么时候思考过这些?

五四运动破的是宋朝学者留下的儒家。论语第一套是孔子、孟子留下的,第二套是帝王专制里面的儒家,怎么把账算在孔孟身上?孟子说过,皇帝把我当成泥土践踏,我把你当仇人一样。两千多年帝王专制下的中国古人,哪一位敢说孟子说过的这句话?所以,今天我讲的真正的儒家,要和人们认识中的传统儒家严格区分。

孙时进:现在很多父母向子女推行《三字经》、《弟子规》,心理学对背诵经典的教育功能分析很具体。而从哲学来看,怎么分析这个问题?

傅佩荣:父母让小孩背经典,出发点是真诚、善意的,这一点不容怀疑,但能够收到效果吗?《三字经》基本上是古代帝王专制治理的工具,里面的内容今天适用吗?古代的富贵功名的来源都在帝王手上,在这个开放的时代还让孩子背这类故事,连小孩也烦了。

分享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5-03-13  2935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