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全国第23个助残日,当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残疾人的物质生活时,有一个问题却几乎被我们忽略和遗忘了,那就是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心理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关注残疾人心理康复,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在助残日前夕记者采访了心理专家、省残联康复中心副主任鲍永清。鲍永清说,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和在就业、求学等方面面临的压力,大多数残疾人都存在心理问题,生活中,一点点小事,都会让他们很在乎、压抑,残疾人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残疾人大多数有孤独感,不能很好的融入普通人群,第二就是自卑感,因为他有缺陷,他和正常人的沟通、认知受到限制,第三内心非常敏感、自尊心很强,第四,情绪反映强,而且不稳定。
鲍永清主任表示,为了避免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作为残疾孩子的家长,应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残疾,自强不息。而帮助残疾孩子走出心理阴影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教育、融入社会。
残疾孩子小的时候引导到学校去接受正常学校教育,这点帮助残疾人走出孤僻、胆小、任性的性格阴影,融入社会是最关键的。
对于残疾人来说,心理的康复比身体的康复更难,鲍永清呼吁正常人应该理解和宽容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恢复心理健康,然后融入到正常主流社会中去,是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关注的。
首先心理上要把他当成正常人来看待,包括对普通孩子开放的机构应该对残疾人也是开放的,包括社会上其他部门只要残疾人想办的事情应该和正常人一视同仁的去办,比如聋人学前康复教育,进入普通中学随班就读,这样残疾人就更好的融入正常的社会中。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