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简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常年见不到父母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河南省公布的一项调查,河南省现有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300余万。以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儿童不足280名,“留守儿童”213人。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份额绝对不小的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现“三多”和“三缺”问题: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由于孩子们本身贪玩,缺乏自律意识,相当多的孩子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缺馅,尤其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
1、“留守儿童”容易违纪,叛逆心理苗头出现。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更有甚者还盲目冲动、打架斗殴。
2、“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十分严重。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生活无聊而空虚。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中,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的占75℅以上;高年级“留守儿童”中,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3、“留守儿童”缺乏沟通,性格内向孤僻。由于缺乏父母亲情的滋润,许多留守孩子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代管监护人”的缺位沟通使他们长期看电视,并模仿局中人,自言自语或与小狗小猫说话。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人际交往敏感,口头交际能力减弱;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内向孤僻冷谈。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关爱的缺失,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隔代监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后,就把儿童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管孩子的农村老人不仅年迈而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畸形心态,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没有礼貌,没有上进心,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学习成绩低下,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和刻苦精神;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学校、家庭又无法沟通,学生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学生就更加难管了。
(二)、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1、学校的“分数”评价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把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使得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管,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学校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各学校、基层教育部门制订的考核细则中不难发现,无论从多少个指标中来考核教师,最终拉开教师之间分数的还是班级学生们的“考分”!
2、教师的不当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①教师不当学生观,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好坏或听不听话,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主导因素。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一点机会都不给,或者是给予很少的机会。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于是就会抑郁悲观,往往以“不好”、“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而他们的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弃,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的方式,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②教师落后教学观,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权。认为学生是白板,教师可任意涂抹。教师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恐惧感。第二、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半点违背教师的意思,惩罚成为家常便饭,学生每时每刻如履薄冰,如临大敌,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第三、由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学生严重地不负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儿童在家得不到关爱,在校得不到温暖,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大诱因。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
1、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17]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经常偷钱、编造谎话逃学上网。
2、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农闲时节,“闲人”太多,致使赌博风盛行。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代管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以上分析尽管不尽全面,但应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儿童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希望我们在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时注意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环境!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