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快乐成长
青少年保健
特殊儿童
专家指导
健康讲堂
青少年心理专题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身心健康 > 快乐成长 > 正文

小学生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人体的生长发育从受精的卵细胞开始到成熟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人的一生始终处于生长发育不断变化的动态之中,各系统的器官由小到大逐渐发育完善,其功能也逐渐趋于成熟。因此,了解和掌握小学生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影响他们健康的各种因素,对于做好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全身骨由骨连接构成骨骼,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大部分形成关节,肌肉附着于骨上,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或产生各种运动,或固定、维持身体的姿势。

   (一)骨骼

   1.骨的生长

   人体内大多数骨是通过软骨成骨的途径完成骨的生长发育过程的。早在胚胎时期先形成软骨的雏形,以后在软骨的中间部分开始骨化。随着年龄增长,骺软骨不断增生并骨化使骨增粗,从而身体不断长高。脊柱发育的时间最长,一般到青春发育期开始才基本定型。在14岁以前,椎体充满软骨,约15岁椎体之间充满新的骨化点,20~25岁左右全身的骨与骨骺才接合成一个整体,骨化过程完成,骨的生长停止。在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受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如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以及性腺激素等对骨的生长和成熟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A、D、C对骨的生长和代谢也有密切关系。  

   2.骨的化学成分

   骨组织中有两种主要的化学成分,即有机物和无机物。小学生骨中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成人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例约为3∶7,小学生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例约各占一半。因此,小学生骨骼硬度小,柔韧性大,不易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教师和家长要注意矫正学生的某些不良姿势,在体育活动和劳动中应避免其负荷过重,以免发生畸形。

   3.骨髓

   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它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胎儿和幼儿时期全是红骨髓,6岁以后躯体骨髓内逐渐有脂肪产生,至成年时除短骨、扁骨和长骨两端的骨松质内的红骨髓终身保持造血机能外,其他部分的红骨髓均为脂肪组织代替成为黄骨髓,从此失去造血功能。

   (二)肌肉

   1.肌肉的发育

肌肉的发育落后于骨骼。从肌肉发育的早晚来看,比较大的肌肉(如上肢的屈肌、下肢的大腿肌)发育较早,比较小的肌肉(如手指、腕部肌肉)发育较晚。八九岁时,肌肉发育速度明显加快,力量加强。到青春发育初期十一二岁时,肌肉的发育急剧加速,这个阶段小学生能够较准确灵活地做些细致动作。

2.肌肉的化学成分、性质

小学生肌肉组织中水分多,糖、脂肪、蛋白质及无机盐较成人少,因而肌肉松弛,能量储存差,力量弱,虽易疲劳,但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疲劳消除也较快。

分享到:
  2015-03-29  6171 0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