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八、九岁时的一个“危机期”,孩子八、九岁,相当于小学三、四年级阶段,这期间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容易下降,许多家长常常抱怨:“孩子在一、二年级各方面表现和学习成绩还都很好,怎么现在又不听话、成绩又下降?”有的家长甚至会怀疑是不是新换的老师教学水平有问题。
其实,这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孩子在心理发展上有了与低年级明显的区别。这一时期,孩子求知欲旺盛、强烈,自我意识加强,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常不满足于书本、老师或家长对事物的解释,对单调的学习内容,如默写、抄书开始有点不耐烦,对某些学科感兴趣,而对另一些学科不感兴趣,这样就导致某些学科的成绩下降。孩子自信、好怀疑,他们已经注意到成人不是无所不知,也不是一贯正确的。有些问题他懂了,就同大人争辩,有些问题父母不懂,他就提出来为难父母,觉得很有趣。尤其是此时期的孩子独立性要求非常强烈,而本身能力却层次较低,很多事想自己干,可由于能力有限又干不好,考虑问题易产生片面性、表面性,甚至偏激,加之任性,有时会产生对抗、攻击捣乱或恶作剧,让人感到很“讨厌”。
其次,学习内容趋向复杂化也是个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写作方面,一、二年级主要是口头造句、看图说话或写话,到了三年级就开始学习命题作文了,这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更高了,如果该子在一、二年级没打好基础或心理发展跟不上,不能适应较多的逻辑思维的学习方法,知识面狭窄,思路不开阔,缺乏观察力、想像力,临到写作时脑子里空空如也,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势必要下降了。
明白了这些原因,家长遇到孩子升入三年级后,成绩下降、不听话,就不必惊慌了。家长应充分看到,孩子表现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要加以肯定,不能斥责或压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发扬他们的长处,扶植他们的独立性,耐心、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根据孩子此时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引导孩子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扩大知识面,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纠正他对某些学科的偏废或忽视某些必要的集体活动等倾向,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出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酌情给予辅导、补课,使孩子顺利度过这一转折期。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