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的遗弃和冷落。夫妻离婚时,有的对孩子关心不够,不愿承担子女的监护义务甚至把孩子“推来推去”;有的父(母)虽然接纳了孩子,但没有真正承担起责任来,对孩子漠不关心,甚至打骂。这样的“抛弃”和冷待,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我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这使青少年的人格、自尊严重受挫,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2、情感的缺陷。青少年不仅需要物质享受,同时还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单亲家庭子女不是没有父爱,就是失去母爱,使他们内心受到伤害。当听到别的同学谈论自己的父母如何关心和疼爱自己时,他们心里充满痛苦和沮丧。自己是另一类人,无法同他人相比,自然产生自卑的心理。
3、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当代中学生日常消费呈上升趋势,且有较强的攀比心理,一些工薪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手头拮据,不敢参与同学聚会,如:生日Party、旅游等等,总觉得低人一等,于是自卑起来。
4、教育的失误。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缺乏应有的耐心,方法简单,摆出“我说了算”的家长作风,甚至认为“不打不成才”。还有的家长和老人却过分关心,而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希望自己独立自主,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尊心受挫,或是长期有人“照顾”,养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有的造成性格上孤僻、和过分的自我封闭,与同龄人交往中感到“什么都做不好”,由此而自卑。
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单亲子女感情大多十分敏感和脆弱,老师的批评往往会认为是针对自己,认为老师瞧不起自己,于是对老师产生排斥心理。如果老师处理问题不能一视同仁,甚至一点点“偏向”就能使他们自尊心受挫。公开的点名批评、斥责、挖苦极易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自卑感。
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学习成绩都很重视。父(母)叮咛“我带着你可不容易,你可得争气啊!”老师加倍关心,一但成绩不理想,父(母)便对子女数落一番、甚至惩罚。“考成这样,没大出息了”,老师也倍感失望。父(母)的否定,老师的失望,使其感到自己太笨了,形成了不准确的自我评价,增强了自我否定意识,极度自卑。
5、社会评价的偏见。离异家庭往往成为一些人议论的焦点, “××他妈跟别的男人跑了”,“×× 他爸跟××又好上了”,邻居、同学说三道四,添油加醋者有,,还有一些学生及家长排斥他们,说这种家庭的孩子思想不健康,这些都给孩子心理投下巨大的阴影,自卑心理不知不觉形成。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导致自卑心理形成,如:生理因素、智力因素、交际能力等。而自卑的形成又与学生个体心理品质有直接关系,同样的遭遇和挫折,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挺过去,意志薄弱的人会被困难击倒,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自卑心理也就与日俱增了。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