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快乐成长
青少年保健
特殊儿童
专家指导
健康讲堂
青少年心理专题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身心健康 > 专家指导 > 正文

10岁男孩课堂咬老师 过度自由患心理问题


上课时调皮,老师管教他时,竟被小松咬住了手。

10岁男孩课堂上咬老师只要愿望得不到满足,他就会狂躁;医生说:过于宽松的家庭环境反而害了孩子10岁的男童小松是(山东烟台)莱山区一所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平日里成绩不错的他却经常跟同学起冲突;20日,在一节数学课上,因为不断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他竟一口咬在老师的手上。其后,小松被妈妈带到了烟台山医院心理门诊。

医生表示,小松属于一种名为“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心理问题,当受到拘束或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消极抵抗。而这一切,源自于从小家人给予他的“过度自由”。

被批评后,他一口咬住老师的手“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孩子,眼睛很黑亮,说话有条理。”谈到对小松的第一印象时,烟台山医院心理门诊的杨军说。

来到心理门诊时,小松刚被妈妈张女士从学校接出来。张女士讲述了此前发生在课堂上的一幕:

上午第二节课上,数学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解前一天的习题时,小松开始用铅笔去戳邻桌的同学。几分钟后,这个小动作演化成了两个小男孩之间的打闹。讲台上的数学老师看到了这一切,几次用目光警告两个小男孩。邻桌的那个男孩不敢继续,开始挺直身子听课,但小松再次按耐不住,伸出了手中的铅笔。

“小松,站起来!”数学老师的呵斥让小松吓了一跳,但是他很快满不在乎、又像是挑战似地坐着不动,还不断地拿铅笔敲着桌子。数学老师走上前,想把小松带到办公室里。这时,小松竟然一口咬在了老师的手上!

“他的母亲显得很憔悴。”杨军告诉记者,小松来的时候嘴里叼着一根冰棍。张女士说,是在答应了他“路上买冰棍”后,小松才同意来。在张女士和杨军交谈的过程中,小松再次缠着妈妈要吃冰棍。遭到拒绝后,小松开始拽着妈妈的胳膊厮打。

“这个场面我从来没遇到过。”杨军告诉记者,她走过去提醒小松“安静些”,这个10岁的男孩却把愤怒转到了她身上,在踢了杨军几脚之后,小松踢倒了一个暖水壶,又抓起心理门诊水池边的一袋洗衣粉洒向杨军。

“我想那一刻这个孩子有些失控了。”杨军说。

从小父母支持他“想干啥就干啥”

小松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在与张女士的交谈中,杨军了解到了原因。

张女士告诉杨军,她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她和丈夫一直很推崇西方的教育方式,就是“要给孩子足够自由空间”,所以他们一向不太管束孩子。小松小的时候喜欢拿着水彩笔到处乱画,张女士从来不管,最后家中的白墙上都画满了他的画。平日里,小松想做什么,不论是否出格,他们一般也都会答应。“我们觉得管束对孩子的天性是一种抑制。”张女士说,她没想到这种教育方式会出现问题。

“也许正是过度的放纵让孩子成了这样。”杨军说,小松自小成长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愿望都会得到满足,造就了他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但是进入学校之后,各种校规和与同学老师交往的“礼仪”“准则”让他觉得受到了拘束,当他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就会难受,就会引发怨恨,这种心理可能就会通过一些对同学、老师的暴力行为发泄出来。

暴力管教、过度放纵都是诱因杨军表示,小松的行为,在医学上被称为“对立违抗性障碍”,每当愿望无法满足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发脾气、与大人争吵、故意烦扰他人甚至打斗的行为。

两种家庭环境中最容易出现这样的孩子,一是父母过于放纵孩子的家庭,二是父母习惯用暴力管教孩子的家庭。

杨军提醒市民,发展孩子的天性要在不放纵、不溺爱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孩子在走向成人社会后很容易因为不适应出现对立情绪和行为,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在青春期很容易引发犯罪。此外,“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论也存在偏颇,“有一个统计,一个家庭一周内如果有两次打骂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有暴力、对抗行为的可能性很高。”

对已经出现“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孩子,杨军表示,家长要及时带着孩子到正规医院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药物辅助治疗。同时,家长要对孩子报以充分的理解,不能以暴制暴,而是应该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关爱孩子,通过鼓励正向引导孩子,逐步帮助其调整心态。


分享到:
  2013-12-03  3292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