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参加商业活动的情况并不鲜见。如今,“童模”已经形成规模不小的产业链;在一些电视节目中,也总有孩子打扮入时地进行成人化的表演;在一些广告中,孩子更是商家青睐的对象。而一些父母为了各自利益乐此不疲,带着孩子四处“赶场”。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267人参与),69.6%的人直言当前社会儿童参加商业活动的现象较多。受访者中,80后占40.6%,70后占40.2%;68.6%的人是家长。
“过度参与商业活动会让孩子过早学会逐利”
据《武汉晚报》日前报道,一群童模出现在华中国际车展展台上,吸引众人关注。这群童模平均年龄7岁,最大的11岁,最小的仅4岁。该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社会热议。
面对“嫩童车模”事件,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第一时间发表微博,表达自己的愤怒:实在不忍看到这些孩子在汽车前摆出各种pose(造型)供参观者照相的模样,以及那成人化的穿着和搔首弄姿,有小男孩甚至和穿着暴露的女车模一起展示……
王旭明告诉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原则。但儿童车模出现在以促销为目的的车展上,很明显没有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没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种商业化炒作行为不仅是对儿童身体的过度消费,更是对儿童身心的粗暴践踏。
“现在这样的事多了去了!”上海市市民王德瑞说,不少商家让孩子穿着奇装异服走秀、表演,并让孩子做出极富挑逗性的成人化动作;还有一些电视节目为博取观众一笑,让小孩子穿西装打领结,举手投足间透露出过于成熟化的气质和不苟言笑的神态。他认为,过度消费儿童是当前社会过度商业化的结果,任由发展会导致“民伤国损”。
民调中,98.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存在过度消费儿童的情况,其中48.0%的人感觉这一情况“很严重”。76.0%的受访者反对儿童参加商业活动。
甘肃省陇西县某小学职员李小强认为,让儿童适度参与商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孩子的情商,但如果过度参与商业活动,会让孩子过早学会逐利,不利于他们正确人生观和健康人格的养成。而类似情况在整个社会中过多出现,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让不少人认为过度消费儿童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由此使整个社会更加功利化。
67.3%的人认为整个社会应切实保障儿童权益
“自古就有‘伤仲永’,今天有更多的‘仲永’出现,令人担忧。”一名参与调查的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说,“为了孩子的成长,请求整个社会给孩子一个纯真无邪的成长环境,还孩子健康阳光的童年!”
王旭明认为,过度消费儿童现象普遍,与父母急功近利、攀比心理过重有关,不少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基本尊重。另外,有关部门不该对此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和默许,而应对相关单位的违规操作进行曝光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止住其恶劣的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过度消费儿童现象?调查中,78.0%的人认为原因在于整个社会急功近利;67.9%的人觉得这是商业文化扭曲的表现;59.3%的人指出,这是因为保障儿童权益还停留在形式和口号上,没有落实;55.7%的人将原因归结为部分家长自私自利。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小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梅玲教授认为,孩子辨识能力较弱,出现过度消费儿童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炫耀、攀比心理作祟。如今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也出现问题,“现在社会对成功的界定有失偏颇,认为成功就是考上清华北大,趁早成名获利。其实,成功的人往往要经受很多磨炼,过早获得名利可能不利于孩子塑造坚韧、平和的品性,影响未来发展。”
对于如何杜绝过度消费儿童现象,73.8%的人建议,社会应正视儿童利益诉求,别把成人意志强加给他们;68.4%的人希望有关部门加强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67.3%的人认为,整个社会应切实保障儿童权益,真正关心儿童;65.9%的人期待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另有60.1%的人建议对过度消费儿童的行为进行谴责和惩罚。
张梅玲认为,对过度消费儿童问题进行立法难度较大,很难界定对错。而当务之急是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媒体也应正确引导舆论,不对过度消费儿童的行为进行大肆报道和渲染,“这类行为一旦形成风气,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国家的未来发展。”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