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9月幼儿园即将开学了,一些初入园的宝宝离开家长会出现大哭大闹、踢打老师、摔打玩具,有的还伴有逃跑等行为,这让很多教师、家长束手无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缓解幼儿分离焦虑有科学方法,最根本的办法是建立教师与幼儿间新的依恋关系。
【现象分析】
建立师幼依恋是良方
早上幼儿园门口传来一阵阵哭闹声,“我不去幼儿园,回家!回家!”伴随着哭闹声,潼潼被妈妈抱到了班级门口,只见他满脸泪水,使劲搂着妈妈的脖子,嘴里还不停地重复那两句话,“回家,不上幼儿园!”看到老师他的哭声更大了,小脸紧紧贴在妈妈肩上,连头都不肯抬,不管妈妈和老师怎样哄劝都不松手。站在一旁的爸爸实在没办法,只好使劲掰开了他的手,老师趁机把他抱过来。在老师的怀里,他的小脚小手乱踢乱打,大声哭喊着“找妈妈,回家!”为了分散幼儿注意力,老师把潼潼抱到座位上,给他拿来玩具盒和小食品,结果他把这些东西一下推到了地上。这个早上,教室里还不时传来潼潼的哭闹声。
“痛”并进步着:走进幼儿园,是幼儿向正式的社会生活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幼儿人生的一个重大转变
9月,许多满3岁的小宝宝开始进入幼儿园,这意味着幼儿向正式的社会生活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幼儿人生的一个重大转变。然而,幼儿入园总出现哭闹声或情绪低沉的现象,某些幼儿甚至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潼潼的行为是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典型表现。
幼儿出生后,主要抚养者照顾幼儿,满足幼儿的身心需要,因此,幼儿与主要抚养者建立亲密的情感连接,产生依恋关系。当幼儿与主要抚养者分离,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时,幼儿表现出分离焦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不同的幼儿分离焦虑行为也有所差异,大概可以归纳为两种:
哭闹型:这是极为典型也最易引起关注的一大类,其主要外显特征为大声啼哭,有的同时伴有逃跑、撕扯家长、踢打老师、摔打玩具等行为。根据幼儿哭闹的时间长短和是否持续,我们将其细分为短暂哭闹型、持续哭闹型两类。在特定时间段或由于某种特定事件的触发出现短时间哭闹的,我们将其归为短暂哭闹型。而像潼潼那样长时间哭闹的,我们称其为持续哭闹型。
抑郁型:这也是极为典型但容易被忽视的一大类,其主要外显特征情绪低沉,不与别人交流,不参与集体活动,不吃饭、不喝水,有的也伴有低声抽泣,但通常比较安静。根据幼儿情绪低沉的时间长短和是否持续,我们也将其细分为短暂型、持续型两类。
从经验上来看,如果教师注意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积极建立新的依恋关系的话,通常幼儿在入园两周以后,短暂哭闹和短暂抑郁现象的发生频率会显著降低,而持续哭闹和持续抑郁的情况也会有很大的转变,多数会转变为短时现象。但如果幼儿持续哭闹或持续抑郁的情况并没有显著变化,那么教师要及时寻求专家的指导并建议家长寻求其他方面的支持,以弄清根本原因,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早衔接早受益:促进家庭抚育和幼儿园保育的顺利衔接,是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途径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家庭抚育和幼儿园保育的顺利衔接,为保教老师和幼儿之间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奠定基础。儿童的依恋行为和探究行为存在协同变化的关系,当抚育者在场时,探究被引起而依恋被抑制,抚育者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基地”,儿童可以放心地探索周围的环境;抚育者不在场时这个过程就倒转了,好奇心受到严重压抑,而依恋行为则得到增强。所以促进家庭抚育和幼儿园保育的顺利衔接,是缓解新生分离焦虑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如果能够创造机会和条件,使抚育者陪伴幼儿适应幼儿园,并尝试与老师建立关系是很好的办法。幼儿园定期对外开放的亲子园,在这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结合幼儿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创设班级环境,为幼儿与老师之间建立新的依恋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对于新生来讲,创设能让他的情绪保持稳定,进而使其获得安全感的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室的底色选择上,白色、粉色、浅蓝、浅黄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颜色的搭配也要力求和谐统一,过于杂乱的颜色不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幼儿经常在地板上进行各种活动,而且会用手和嘴去探索周围的一切。所以,保证环境的清洁,消除异味、清除可能伤害到幼儿的物品,就成为必然要求。环境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物品。刚入园时,教师应允许幼儿携带熟悉的物品到幼儿园。幼儿熟悉的物品经常陪伴他,沾染了他熟悉的气味,能带给幼儿安全感和舒适感。所以进入幼儿园后,这些物品可以暂时成为幼儿依恋的替代品,缓解焦虑。
注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是保教老师和幼儿之间建立新的依恋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与幼儿的交流通常应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就已经开始,并为幼儿制定相应的保育计划。幼儿正式入园后,教师还应根据幼儿入园后的状况调整保育计划。要对幼儿的生理反应(诸如劳累、饥饿等)和情绪反应(紧张、抑郁、厌烦等)做出及时的回应,以行动、言语、表情等方式与幼儿形成相互作用。这样,双方的情感联系很快就可以建立起来。
必须提醒的一点是,教师因为繁忙等原因而忽视幼儿的需求,会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挫折感,不但不利于建立新的依恋关系,而且会对其人格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忽视日常行为的作用,定时为幼儿讲述故事、播放熟悉的音乐,与幼儿一起唱歌、吃饭等常规活动,都意味着一种感情上的承诺。教师经常对幼儿示以微笑、爱抚,并与之交谈,则可以强化这种联系。
【专家支招】
教师要可亲,家长别焦虑
入园焦虑的产生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3岁幼儿已经与照料者建立起紧密的情感纽带,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与熟悉的照料人较长时间的分离会给幼儿带来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幼儿园里的物、人、活动、规则等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陌生的,这种陌生环境同样会给幼儿带来不安全感。当与熟悉的照料人分离和进入陌生环境同时存在时,幼儿的不安全感进一步加重了。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可以从帮助幼儿接受与照料人的分离、熟悉幼儿园环境入手,消除幼儿的不安全感,克服入园焦虑。
幼儿园和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克服入园焦虑。
允许并鼓励家长提前带幼儿进入幼儿园参观,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和熟悉幼儿园和教师,减少对幼儿园的陌生感,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好奇,使幼儿喜欢幼儿园和老师。
教师应态度亲切,并温和、敏锐地回应幼儿的需求。初入一个陌生环境时,幼儿通常会对环境的反馈非常敏感,环境的反馈直接影响幼儿在其中的感受和经验,决定了幼儿可能在环境中采取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当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时,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应和蔼、亲切,应细心观察、耐心处理、敏锐回应幼儿的需求,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友好与接纳,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
教师应提供丰富有趣的玩具和游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都喜欢玩具和游戏,能够在玩玩具、做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疏导消极情绪。然而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和教师应提供好玩的玩具,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的参与,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暂时忘却想念父母。当幼儿在幼儿园有较多的快乐经历,感受到幼儿园里小朋友多、玩具多、游戏多所带来的乐趣,就会逐渐喜欢上幼儿园,降低入园焦虑。
教师应对幼儿提出合理期望和要求,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幼儿园生活要求幼儿能够独立完成吃饭、穿衣等活动,能够听懂成人的指令,能够遵守班级里的规则。这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规则意识,而这些能力和意识都需要教师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渐培养。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期望幼儿一日之间能学会很多,给幼儿提出的要求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要求过高、过多,幼儿难以完成,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焦虑感。
家长的分离焦虑传递给幼儿,会使他们更为焦虑,家长应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安排,给幼儿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家庭中,家长的教养行为和情绪态度,都会影响到幼儿对幼儿园的态度以及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所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家长本身应克服分离焦虑。在3岁之前,幼儿通常较少与熟悉的照料人有长时间的分别。当幼儿初入幼儿园时,有的家长甚至鼻涕一把泪一把,流连在门外走廊里,这种情绪传递给幼儿,使得他们更为焦虑。成人应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安排,适应新的生活,给幼儿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成人应帮助幼儿形成充满信任和安全感的等待。等待对于年幼儿童来讲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尤其是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的等待。自幼儿尚在襁褓中,家长就可以在每次与幼儿分离时,提前向幼儿说明,给幼儿一个心理预期。虽然幼儿还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认知调控情绪的能力还较弱,但是如果长期坚持,会有助于幼儿形成一种认知,知道分开是暂时的,最终大人还是会回来的。另外,成人一定要信守承诺,按时接送幼儿,让幼儿充满信任和安全感地等待,接受与成人的暂时分离。
家长应提前调整幼儿的生活作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是集体教养机构,有自己的规律和规则,幼儿必须遵守幼儿园的规则行事。这些都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家长应在日常教育中注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幼儿在一岁左右第一次表现出明显的独立要求,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家长应顺应幼儿的天性要求,给予其机会学习独立,逐渐培养其独立穿衣、吃饭、如厕等自理能力。
家长可以鼓励幼儿独立参加活动,减少幼儿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在成人视野之中、在安全范围之内,成人就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玩,培养幼儿离开成人独立参加活动的信心和能力。
学前阶段是幼儿建立对周围环境的信任与安全感,形成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关键时期。上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大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幼儿失去对周围环境的信任,从而缺乏安全感,进而对幼儿在园的生活和学习以及幼儿的人格塑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和入园适应,消除入园焦虑。
【园长经验】
加减法帮孩子“断奶”
新生入园,如何帮助孩子缩短“断奶期”,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家长和幼儿园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为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不妨试试“幼儿园加、减法”。
“加法”——加强家园联系。利用各种渠道提前建立家园联系,持续不断地打造家园共育。我们幼儿园在完成招生工作后,会利用7月初的第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幼儿园“小脚印”基地含义的介绍进一步了解幼儿园;指导家长做好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请家长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的生活设施、学习环境、安全保护等,为家长利用入学前两个月的时间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与习惯提供指导与建议。在第一次家长会过后,幼儿园会在开学两周与“十一”长假后,继续组织家长会,通过建立家委会,进一步做好家园沟通与联系;通过亲子活动的开展和家长半日活动的开放,让家长在集体环境中观察了解自己孩子。
与此同时,通过暑期家访工作,提前建立教师和孩子的关系。带班教师通过“家校通”等形式与家长联系,确定家访时间与地点。教师亲自登门,在孩子的家里与孩子初步接触,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为孩子进入幼儿园做好准备,同时也通过与家长交流,初步了解孩子。
在后续的工作中,通过宝宝在线系统、空中电视台、家校通、班级主页、宝宝成长册、“小脚印园刊”等形式,继续加强家园联系。如通过宝宝在线系统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通过班级主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与家长可以配合完成的事情;通过宝宝成长册,教师和家长共同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共同了解孩子在家庭与幼儿园的情况。
“减法”——减轻心理负担。孩子刚刚入园时,一般都会哭闹,这属于正常的现象,这一时期家长和孩子都会带有一定的心理负担。让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消除分离焦虑不仅仅要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要解决家长的问题。通过家园联系,让孩子对幼儿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开学初再通过家长陪同入园,进入教室和老师、孩子一起做简单的游戏,一方面有利于孩子和教师之间感情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幼儿对陌生环境的心理恐惧。
与此同时,对于刚入园的孩子,班级里的“两教一保”往往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时我们幼儿园会通过抽调行政人员、教研人员,以及中大班的教师一起进入新生班,保证足够的人手安抚不稳定的幼儿,这样可以通过减少情绪不稳定幼儿的哭闹现象,保证大多数幼儿不受分离焦虑情绪的影响。
针对家长表现出的分离焦虑,适时地做好家长工作,入园的第一个星期,老师用相机把孩子一日生活记录下来,在幼儿园大厅的大屏幕上进行循环播放,并发布在校园网上。经过两周的播放,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消除他们的顾虑。针对个别家长表现出的较为强烈的分离焦虑,组织家长沙龙、团体心理辅导以及教师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明白怎样通过消除自己的焦虑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师手记】
邀请家长来帮忙
9月份要上幼儿园了,这是小朋友们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过集体生活,和孩子们有入园焦虑一样,家长们也满心焦虑。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和大家分享如何与家长互动、分享爱的策略,帮孩子们爱上幼儿园。
给家长吃“定心丸”
教师要做好入园前的沟通及配合。入园前我们每个班级的两位老师会共同家访,对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身体情况、自理能力、兴趣爱好等做好相关记录备案。家访中教师要与孩子聊天,与孩子们做些简单的游戏,并相约在幼儿园做更多、更好玩的游戏。小班新生入园前两周,我们会先给家长们开“新生入园沟通会”,让家长对幼儿园、老师有初步的了解,并告知家长需要为孩子们做的各种生活准备。
帮助家长调整心态,家长放心,孩子才能安心。身为家长,如果自己立场不够坚定,态度不够鲜明,就很容易给孩子找借口不去幼儿园。及早减缓孩子的分离焦虑,以利于孩子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比短期的阵痛和孩子的哭声,更具有意义。
我们鼓励在孩子入园前,家长能陪孩子一起去幼儿园参观,提前给孩子灌输“美好幼儿园”的概念。在教室外让孩子看看小朋友跟老师学习的情景,带幼儿在园内参观,再带着孩子玩玩幼儿园里的大型游乐玩具,这时家长想把孩子拉走都没那么容易了。这一系列的认识过程能使幼儿相信幼儿园确实是个好玩的地方。
请家长配合“开心果”活动
我们在班级门口设置“开开心心上幼儿园”的主题墙,把每个孩子最喜欢的生活照布置在上面,旁边画个大大的“开心果”,每天放学前表扬坚持上幼儿园并且不哭的孩子,并在“开心果”里贴个大笑脸作为奖励。与此同时评选“开心果宝宝”,老师在他们的胸前贴一个“开心果笑脸”的贴贴纸(最好是老师自制的,街上买不到),并让家长回家后鼓励、肯定幼儿。每天放学前老师会轮流邀请三至五位家长扮演“开心果妈妈(爸爸)”,胸前贴上“开心果笑脸”,寻找表现最好的“开心果宝宝”(自己的孩子),用拥抱代表奖励。不重复邀请,直到所有孩子家长都被轮流邀请一遍。
邀家长走进教室“欢乐谷”
在幼儿入园第一天,我们会邀请家长全程陪同,并与幼儿一起玩“找号数”的游戏。让家长与幼儿在桌子、椅子、床铺、毛巾、杯子、书包等地方找到自己的号数,熟悉自己物品的摆放位置并融入陌生环境。入园第二天上午,我们会邀请家长陪同一起做游戏,午饭后家长离开,幼儿独立在园游戏。入园第三天开始,鼓励幼儿独立入园。开学两周后幼儿园将开一次家长会,把孩子们开学前两周后的表现,用照片、录像等形式展现给家长,稳定家长情绪的同时提出更高的配合要求,以便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