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造成了不良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小学生心理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问题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以及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有逆反心理、自卑心理、敏感与脆弱心理等,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应对。
1、逆反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会出现逆反心理。对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是通过沟通与交流来解决。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待人。教师要多听学生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与家庭教育、学生性格都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
3、敏感与脆弱心理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最后是帮助学生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
对小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除了学校方面的努力外,家长也应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够的重视。很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与家庭教育有关,因此家长要注意对孩子教育的方式,避免不当的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心理缺陷。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