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国家的诸多竞技体育项目纷纷取得历史性突破,这其中,不仅一些传统优势项目傲视群雄,而且,很多昔日并不占优势的体育项目,也是突飞猛进,纷纷在世界赛场上争金夺银。然而,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世界大赛上能够不断创造佳绩,并不意味着国民的身体素质取得了重大突破。而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这几年青少年多项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面对如此尴尬现状,亟待慎重对待。事实上,我们的诸多体育代表团之所以屡创佳绩,与当下国内体制存在的扭曲的“金牌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期以来,“唯金牌论英雄”的畸形思维,一直困扰着中国诸多体育项目。
从而也导致一些体育代表团盲目地追逐金牌,并没有切实营造扎实的群众基础,更未能有效地带动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按理说,奥运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体育盛会,不仅对一个国家诸多体育项目的水平进行“考评”,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民族公众体育素质、体育文化的一个缩影,可是,在近几届的奥运会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屡创佳绩,可是,我们国家全民体育文化的发展却显然相对滞后。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身体素质正值“黄金期”,大家当应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然而,“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尴尬现状,未免让人感到揪心。
当然,不仅当下很多大学生缺乏健身热情,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更是十分明显。中小学生正值长身体的黄金时节,加强身体锻炼十分必要。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现在很多中小学校对体育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很多中小学校的体育课往往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不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甚至,在当前土地资源严重紧张的状况下,有的地区中小学校的操场都被挤占,有些学校上体育课时,只是象征地地跑跑步而已……
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难免大打折扣。而为了应付考试,也往往结合考试科目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的体育锻炼,已失去了其本身意义。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面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警示,值得社会各方反思。如今,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中,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正在健康发展,但我们切莫忽视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关注,这既需政府相关部门能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积极地参与健身活动当中来,同时,还应当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切实为公众健身提供更多的场所。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必须要通过有效制度来调动大家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