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省教育厅公布了《2012江苏学生体质健康体质监测报告》,2012年江苏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改善,但肥胖、近视已成孩子的通病,高中生9成近视,超重率、肥胖率高于全国水平。去年扬州首次启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结果显示我市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明显好于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指标首次止跌回升。
【改善方面】
中学生男女增高超1厘米
从公布的结果来看,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指标继续提高,部分常见病检出率明显下降。据介绍,2012年,我省学生形态发育指标总体上继续保持1985年以来持续上升的趋势,多数学业阶段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与胸围值都高于2010年水平。
比如,与2010年相比,中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高了1.4厘米和1.3厘米,平均体重分别上升了1.1公斤和1.0公斤等。两年来,江苏省学生的胸围指标也在增加。
50米跑
平均成绩快了0.06秒
耐力测试一向是我市很多学生的软肋,不过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我省学生身体素质总体较2010年有所增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四个学业阶段学生的速度、上肢力量、耐力、下肢爆发力、柔韧性等反映身体素质的绝大多数指标有所提高。
比如,与2010年相比,中小学男女生50米跑平均成绩比2010年均快了0.06秒,跳远平均成绩分别提高了1.1厘米和1.2厘米;就连一向被视为“偷懒怕动”的大学,其男女生坐位体前屈平均成绩分别上升了0.5厘米和0.9厘米。
【存在问题】
肥胖近视已成“老毛病”
在学校里,“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这也成了孩子们的“老毛病”。上一次的监测报告显示,肥胖率在全国还不算太高,而昨天的报告显示,今年超重率、肥胖率、近视率等均高于全国水平。
据统计,2012年,8-22岁各年龄组学生的近视率均高于全国水平,12岁以上年龄组与全国差距明显增大,其中17岁近视率达93.6%。换句话说,高中生有9成都是近视。至于超重率,统计显示,我省7-18岁年龄段的大多数年龄组城乡男女学生的超重率、肥胖率都高于全国水平。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潘绍伟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单靠学校减轻学业负担,来应对中小学生近视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社会和家庭全部参与其中,减少学生接触电视、电脑、手机的时间,才有可能使这种恶化趋势得到缓解。
超1/6女大学生体重偏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学里有一大批追求苗条和骨感的女孩,很多女孩不愿意吃主食。于是,此次体质监测显示,大学女生的低体重率仍较高。
据介绍,虽然大学女生的低体重率比2010年下降了4.2%,但大学女生的低体重率仍达17.1%,19-22岁各年龄组女生的低体重率仍然在18.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监测显示高中女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出现下降。与2010年相比,高中女生握力体重指数、800米跑、坐位体前屈三项指标出现下降。
对此,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李建勇指出,女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观。体重不达标,对女生内分泌、正常发育及生理需求和未来的身体状况都有负面影响。”
【体质对比】
大学生体质不如中小学生
在一连串数字中,一组数据对比引起专家注意:大学生体质比不上中小学生。
统计显示,中小学生的改善情况要好于大学生。如中小学男女生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都较2010年全面提高,并大于大学生的增幅。在中小学阶段,小学生及初中生的指标改善情况总体上又好于高中生。
李建勇指出,大学生身体不如中小学生,在国内已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我市对中小学生健康关注度提高了,而在高校,本科生体育课只开到二年级,且每周只开一次,高职院校体育课只上一年半。部分大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体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农村孩子体质普遍较好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城乡差距仍然存在,但总体上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李建勇介绍,城市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指标继续高于乡村学生,但乡村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总体上仍好于城市学生,在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800米跑、引体向上等项目上的平均成绩总体上好于城市学生。
另外,苏南、苏北、苏中三区域中学生体质健康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身体形态方面,中小学阶段,苏中男女生的平均身高、体重在三区域同性别中均为最高,苏中女生平均胸围在三区域女生中最大。在身体机能方面,苏南男女生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在三区域同性别学生中均为最高,在身体素质方面,苏中男女生50米跑平均成绩、坐位体前屈平均成绩以及平均握力在三区域同性别学生中均为最好。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