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着理想,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存在很多不足。当大学毕业生满怀理想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多大学生都会产生心理落差,因为他们会发现职场与他们想象中的大有不同,往往低于他们的心理预期。
之所以出现这种心理落差,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有关。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阅历比较欠缺,对社会现实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以为职场会像他们想象般的那么美好,但现实的残酷让他们屡屡碰壁,很多大学生由于没能适应而出现了心理问题。
一些毕业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单位没有提供宿舍,自己必须拿着微薄的工资去租房子,除去房租工资已所剩无几;父母多年辛苦培养,好不容易工作了,总想多给他们回报,无奈实在囊中羞涩;有的人因为实际工作状况与自己大学时的理想相去甚远,往日的满怀豪情渐渐丧失,意志变得消沉;离开了校园的集体环境,独自在陌生的环境里打拼,感到孤独无助;工作压力大,难以适应新的工作,等等。这样的一个群体,是建设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新军,如果他们的心理和精神承受着一定的压力,他们稚嫩的双肩承受不住艰难的重任,这无论对于他们个人的成长还是整个社会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关注,使他们能获得良好的心理准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
学校应该未雨绸缪,在学生毕业前要认真做好健康心理教育,让他们尽可能地抛去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要把毕业后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工作与心理问题也告知他们,使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学校并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送出校门就算尽到了责任,让所有的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都有一个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心态,这是每个高校都应当尽到的重要职责。
学校的帮助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试。毕业生要增强自己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对单位里新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形成的一些信念与现实生活不符时,要有自我调整的能力。要增强自己应对失败、孤独的决心,相信自己的未来。一些学生在学校里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自我评价很高,到工作中遇到挫折可能又会认为自己是最没用的人,对自己全盘否定,这都是不健康的情绪。应该认识到,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坚持和努力奋斗,是一个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应当着力培养的基本素质。
总之,大学生在进入职场的时候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健康的就业心理,完成学生到职场中人的转变。职场是与学校完全不同的地方,职场的环境也比学校更现实、更残酷,大学生要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有必要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