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利用无意义章节,如CEG或DAX,而不是像DOG那样有意义的字词做材料,用自己做被试。他派给自己的任务是通过机械复述来记忆长度不等的音节序列,最后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是关于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规律的直观描述。
这一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遗忘曲线应用的精髓:及时而科学地复习。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学习新知识之后立即进行复习。并且以后进行第一次复习,三天后再复习一次,下一次的复习则可安排在一周之后 ,以此类推。不管间隔时间多长,总之要在发生遗忘之前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通常还要从头再来。
上面所说的记忆曲线是一个共性的记忆规律,它并不考虑被试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但每个人的生理情况不同,经历不同,思维风格也不相同,由此看来,每个人都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依靠机械的重复、简单的记忆,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方法,这样每次记忆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才会获得更深的理解,从而提升自我的记忆能力。
关于记忆的研究还发现,不同性质的材料、不同记忆方法能够描绘出不同的记忆曲线。我们特别要记住的是,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整体而牢固。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