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快乐成长
青少年保健
特殊儿童
专家指导
健康讲堂
青少年心理专题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身心健康 > 专家指导 > 正文

[社论]“生者坚强”须靠持续心理援建

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五年,这些年,灾后重建的话题一再被提起,来自各方的支援纷至沓来,曾经支离破碎的灾区如今重新焕发生机。就其本质而言,民众关注的多是灾区的物质家园重建,即让灾民重新收获安身之所。然而,人之为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感受,可想而知,家园尽毁,亲人逝去,此番遭遇给幸存者带来了何其大的心理创伤!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从无数国人口中说出的这句话,如今还在重复,今后还将重申。这是我们的无奈,对于普通人而言,无论对逝者还是生者,能做的都极其有限,媒介也大抵如此,我们曾描述过去五年间国家与社会发生的变化,以此告慰生者,这些对治愈国民心理创伤和信心恢复都至关重要。然而,这些宏大叙事所寄予的关怀注定只是针对抽象的群体,至于生者如何坚强,这个问题很少人能够解答,今天它尤其值得我们思考。

精神家园重建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议题,这其中,心理防御机制的重建至关重要。安身之所化为乌有,生活环境失去依托,安全感悬空踏虚,加之亲人离去,诸如恐惧、悲痛、无助、焦虑乃至内疚的情绪反应蜂拥而至。避免灾难给自身心理带来持续创伤,幸存者须恢复心理防御机制,这离不开外界的襄助。回顾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种种细节,不难发现一种有益的现象,即社会普遍关照灾区幸存者的心理,媒体的工作有所取舍,较好地避免了因报道可能带来的创伤;另外,正如心理学专家所指出的那样,政府部门及时公布灾区信息,国家哀悼日的设定等,这些举动在心理学角度上都有着重大意义。

汶川地震发生后,心理救援的话题备受关注,卫生部和部分高校组织专家队伍一对一疏导,而一些民间机构也派出了专业的心理救援队伍。据说灾后一个月内,就有近千人的心理专业队伍活跃在灾区。这些专业人士的工作,是整个救灾体系的一部分,他们对于“生者坚强”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和物质救灾不一样的是,心理救援持续时间长,有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至今还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症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侃所长认为,灾区的心理援助应该持续20年。自然灾害频发的中国社会,应该在心理救援工作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

勿庸讳言,我国当前心理救援方面人才稀缺,此领域工作的重要性亦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去年的这个时候,有媒体报道称,汶川地震过去四年后,灾区仅剩下1个灾后心理援助站。心理救援工作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要求一对一;另外,受助者与救助者的情感纽带一经建立,若中间更换救助者,就可能给受助者带来“二次伤害”。这意味着灾区幸存者的心理恢复,有赖于心理救援力量的持续投入。而现实情况则是,在灾区重建过程中,心理援建和社工服务援建的经费多依赖少数的公益组织勉力支撑。汶川地震已过去五年,对于灾区重建的考量,理应对心理援建领域有所侧重。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度强调心理援建的专业属性。事实上,灾后物质家园重建,对幸存者的物质帮扶等,都有助于提升幸存者的生活信心,无形中起到了心理援建的作用。昨日南都报道灾区孤儿,描述的此群体生存状况,其中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630名孤儿仅12人被成功收养;另外地震过后,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备受影响。显然这一群体更有心理援建的需要,而考虑到报道提及帮扶方面的诸多欠缺,当前完善心理援建或应从为其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开始。

我们期待亦可以预见,在后续的灾区重建议题中,精神家园重建将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告慰逝者,我们当前更应关注幸存者如何生活;所谓“生者坚强”,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普通人的祝福,在注重物质家园重建的基础上,重视专业心理援建工作,理应在今后灾区重建中得到落实。

分享到: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5-03-13  4557 0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