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与人联系的手段,妈妈与宝宝相处(开饭、洗澡、排便、玩耍等)时一定要经常讲话。语言还可以表达感受。
家长平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时时、事事应该提醒自己是一个教育者,应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给孩子树立楷模形象,同时也要学会掌握教育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对待孩子。
幼儿园女教师神情愉快地拎起幼儿的耳朵,双脚离地的孩子惊恐地放声痛哭这样的画面,恐怕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震慑着我们的心魂。
孩子对玩具爱不释手,似乎有多少也不能满足他们。偏爱哪类玩具、怎样玩耍,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孩子的性格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9月幼儿园即将开学了,一些初入园的宝宝离开家长会出现大哭大闹、踢打老师、摔打玩具,有的还伴有逃跑等行为,这让很多教师、家长束手无策。
早在上个世纪初,童话就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弗洛伊德曾把对童话故事的解释和“梦的解析”联系起来,他认为成人的潜意识意愿和冲动可以以梦的形式安全地表达出来,而童话故事则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能够安全地宣泄消极情绪的如梦般的情景。
昨天,镇海龙赛医院收治了一名6岁的女孩,因为没人看管,她独自喝下了一瓶劲酒,导致重度酒精中毒。
近来,幼儿被伤害的事件频频曝光。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事都发生在幼儿园里,折磨孩子的竟然是所谓幼儿教师。河南郑州一家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因孩子午睡时说笑,就命令两个孩子互相扇耳光。山东济南市高新区一家幼儿园的所谓教师,因五岁幼童不听话,先是高声斥骂,接着揪过来痛打,丑行被有良知的实习教师录像并传至网上。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发现,四五岁的孩子似乎有一个通病:特别容易“撒谎”。儿童心理绘本《莎莎的月光》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女孩莎莎喜欢编造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在莎莎的想象中,妈妈是一条美人鱼,家里有一头凶猛的狮子和一只袋鼠宝宝,破旧的地毯是龙拉的战车,而家里的老猫会说话。对她的好朋友托马斯来说,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当托马斯为寻找根本不存在的袋鼠宝宝而遭遇危险时,莎莎终于领悟了幻想与现实的区别。
我们已经习惯于听一些人用严肃庄重的口吻来阐述一些他们认为意义重大的话题,那些结构复杂、表述冗长的语言总是让我们肃然起敬。在反复的揣度中,我们常常会自以为领会了作者的深意而会心微笑,抑或因文意艰涩而忐忑自卑。